企业品牌
非遗传承
企业文化
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
作者:admin 来源:原创 T 浏览字号
分享网站到:

古代云南,被称为“瘴疠之地”。宋代之后,中原医药渐入昆明。元代,中庆路(昆明)出现了官办“惠民药局”。惠民药局择良医主持,用中医药为贫病者治病,为群众所信用。

明代初年,皇帝朱元璋派义子沐英入滇,中国传统医药随二三十万大军进入云南,昆中药最早的起源店——“朱氏双美号”建立。

历经六百多年的沧桑巨变,昆中药秉持“大药厚德,济世救生”、“精工修合,遵法炮制”“毋减毋糙,勤心勤力”的文化传统,于时代变迁中,屹立不倒,成为中国中药五大老号之一,位居“云南十大历史品牌”之首。

600多年来,昆中药人栉风沐雨,春华秋实,创造和传承了内涵丰富的“昆中药传统中药文化”,是非常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
一、 老字号文化——群英荟萃的老药铺

《云南省志·医药志》记载:“明洪武十四年(1381年),随征南右副将军沐英入滇的军医朱双美”,在昆明开设朱氏双美号。此后,昆明先后涌现了众多的老药铺,如体德堂、杨大安堂、福林堂、成春堂等等,这些老字号药铺“前店铺,后作坊”,以兰茂的《滇南本草》为“药典”,精工修合,世代相传。解放后完整保存的还有82家。“朱氏双美号”传到朱亮卿,已经是第19代了。1956年, “朱氏双美号”和其他80多家药铺一起,全都公私合营进入昆中药。

昆中药各老药铺文化厚重,体德堂因向大清朝庭进献“郑氏女金丹”,被授予“中宪大夫”。玉六堂被云南状元袁嘉谷赠予“痌瘝在抱”金匾。


二、 精工文化——毋减毋糙修精品

630多年来,昆中药人诚守“毋减毋糙修精品,勤心勤力志康宁”的信念,精品文化深入人心。药工制药“选材优良,灰碎之杂质不敷;做工细腻,配方之斤两弗疏”,药堂立下的“精工修合丸散膏丹,遵法炮制生熟饮片”等训言世代谨遵,这些成就了昆中药深厚的文化底蕴!(体德堂传人讲坝子蜜)

老药铺世代相传的“大医精诚”、“大药厚德”、“济世救生”、“做药积德”、“存善济世”等信条,被昆中药人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! 


三、 产品文化——独树一帜的产品体系

昆中药各老药铺先后创制众多精品国药,自成一体,如朱氏双美号的朱氏善用水酒和小儿化风丹,体德堂的“郑氏女金丹”、万松草堂的“小儿救急丹”,长春坊的“阮氏上淸丸”, 福元堂的“保产达生丸”,姚济药号的“姚济资生丸”,福林堂的“再造丸”、“感冒疏风丸”,玉六堂的的 “止咳丸”,姚荫轩创制的“桑菊银翘散”,聂耳父亲的成春堂制售“疥疮药膏”, 萧光汉的生三七丸、熟三七丸……这些产品配方独到,疗效确切,在明、清、民国时期就已驰名,在当时曾有“三病两痛之仙方,五劳七伤之妙药”的美誉!“北有乌鸡白凤丸,南有郑氏女金丹”,“北有安宫牛黄丸,南有再造丸”,“东有片仔潢,西有百宝丹”是当时的流行语。

小儿化风丹的使用,有一个故事:明洪武十六年,军营医生朱双美来到昆明某村,听一婴儿哭声异常,便寻声问去。军医一看,得了脐风。施以丹药,小儿得救。据《昆明市志长编》:“其制法处方,系南京内府秘方”。其秉持的“精工修合,遵法炮制”的制药信念,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的精髓。昆中药独家品种清肺化痰丸在清朝的广告雕板已被作为“大清帝国”的历史遗迹,珍藏于中国广告博物馆。

1954年昆明市人民政府卫生局,整理了昆中药老药铺的中成药,编成《国药81种成药配方目录》。1959年云南名医姚贞白,在昆中药三市街的车间里,把《八十一方》作为中国医药文化的代表,赠送给来访的苏联专家。


四、 制剂文化——口口相传的造药技艺

昆中药的制作技艺丰富多样,“炮炒煅炙,丸散膏丹……”这些传统中药的炮炙技法,经过药工口口相传,手把手教,从未间断……。“团撞揉翻不停缀,心念至诚功德全。”这首《叠丸歌》写照了制丸时操作熟练、虔诚恭敬、形神兼备的特点。

昆中药郑氏女金丹的制作,将珍藏的白泡参,用哺乳期妇女多余的乳汁,三蒸三晒,配以新瓦烘焙的紫河车,碾碎成末,然后倒入院中紫铜锅内,再分三次加入姚安蜂蜜,搅拌均匀发酵,静置吸收天地精华,宛如炼取金丹一样,经过数十天再制成粒,点上朱砂,羊皮金铂为衣,外裹蜡壳,做成郑氏女金丹。郑氏女金丹即使放置多年,打开以后,仍红彤彤、金灿灿,质优价廉,号称“妇科圣药”。

(老药工刘珍原声:汤头歌诀)这是老药工刘珍,解放初她跟随体德堂的赵维丰、百福堂的王淑英学炮炒,掌握了制药技艺。丈夫李正文和她同时进厂,负责采购。他们一辈子献给中医药事业,身怀绝技绝活。现在他的两个儿子是厂里的骨干。这是他的儿子李恒。(前处理车间药工李恒原声:昆中药炮制三字经)接过父辈的手艺,这些炮制三字经依然装在心里,在昆中药一代一代、一脉相承地延续了下来。


五、 养生文化——舒清养、治未病的中药养生理念

中医药是“整体观”、“系统论”,不应简单地和西医药比较。昆中药一直秉持中医药应回归到“阴阳平衡”、“整体调养”、“治未病”上来的原则,在历史上逐步形成了舒肝、清肺、养心等养生理念和方法,这已成了昆中药产品的核心价值,也必将成为未来中医药文化的主流方向!

昆中药养生文化的形成与丰富的云南民族医药文化密不可分。明代兰茂的《滇南本草》,成为昆中药起源店的“药典”。清代,吴其濬(jun)的《植物名实图考》,为昆中药老药店利用云南药材奠定了基础。

昆中药生产的百宝丹,是彝族医师曲焕章创制的。他的儿子曲嘉瑞曾任昆中药的厂长。感冒消炎片,采用了彝族、苗族常用的臭灵丹。癫痫宁片使用了壮族药材牵牛子。止眩安神颗粒使用了彝族鹿衔草等药材。罂粟壳、高原板蓝根、三七等这些滇产药材的使用,为昆中药养生文化的形成提供了独特的保障。


六、 师徒文化——严谨苛刻的“师带徒”制度

制药是技术活。制药技艺的传承,在解放前,主要得益于严谨苛刻的师带徒制度。

清光绪三十二年(1907),川、西、滇、粤四省药材同业公会,共同商议制定了“投师文约”。这是昆中药第一任厂长赵子信1934年的“师约存查”,上面明确规定:“学习三年”,方可请取“满师执照”,然后还要效力两年,“学徒不得懒惰,老师不能薄待……”

师徒制度培养了大批懂医药的人才。例如昆中药老厂长赵子信、李振芳等一大批人都在昆明老字号药铺里学习技艺,解放后他们大部分都成为昆明医药界的行家里手。

上世纪八十年代,当时的国家医药局给昆中药的赵子信、赵桂英、刘珍、朱德昌等人授予“老药工”称号,为此,昆中药成立了老药工传习会,献茶、跪拜等传统礼仪仍在昆中药延续。


七、 勤勉文化——艰苦奋斗的发展历程

自肇启以来,昆中药人以“勤心勤力志康宁”为使命,艰苦奋斗,勤俭发展,书写了祖国传统中医药在近现代史上光辉的发展历程!旧时的手工作坊制药药工十分艰辛,整天得与碾槽、土灶、铁锅、案板、切刀……打交道,制药被喻为“骑木马耍大刀,脚蹬风火轮”。其时有顺口溜曰:“昆明中药历史长,最苦最累造药郎。吃的都是灰灰饭,睡的皆为渣渣床。”

六百三十多年来,厚道、勤勉、低调的昆中药人创造和传承的传统中药文化,是一朵朵美丽的如意花,绽开在华夏大地,世代相传,生生不息!有诗为证:


神秘的彩云之南,古老的歧黄传说,

千年岁月的砥砺万病回春的神奇,

共同造就了大药厚德的昆中药!


让我来歌颂你,昆中药!

你的经典,广为传诵。

你的精神,生生不息。

你用毋减毋糙修出了国药的精品,

你用勤心勤力赢得了疾患的康宁。


让我来歌颂你,昆中药!

你用厚道、勤奋彰显着永恒不变的魅力,

你用盛放的如意花谱写着一个又一个神奇。

你的仁爱惠及苍生百姓,

你的美名响彻华夏大地。




Copyright © 2018 All Rights Rserved 昆明中药厂有限公司   滇ICP备10005221号-1滇公网安备 53011202000661号
技术支持:奥远科技
返回顶部